贾西村位于盘州市盘关镇东北部,距离盘州市城区32公里、盘关镇政府9公里,是原关口乡政府所在地,东与两河街道雷打山村相连,南与长地村接壤,西与胜江村接壤,北与海坝村相连。全村耕地面积7685.4亩,林地面积6864.6亩,水域面积160亩,平均海拔1860米。
贾西村共有(白马山、塘子边、丫口头、小顺场、任家寨、袁家寨、陇作坟、何家大院、贾西垭口、烂摊子、贾西上排、贾西中下排、甲马石、大取古)14个自然寨,11个网格,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汉族、白族,共735户2315人。
辖区内建有村级活动阵地1个,村卫生室1个,设有便民服务办事大厅1个,农家书屋1处,健身公共设施3处,活动广场14个。全村串户路18400平方米、进组道路9600平方米、庭院硬化18500平方米。
历史沿革贾西村,很久以前以彝族居住为主,彝语“乍徐”。1949年前改名为“假溪”,原关口乡政府所在地在贾西中排,1986年乡政府迁至关口,1992年撤乡并镇为盘江镇。1958年命名为联红大队。1979年初建立贾西小学(现合并为关口小学),同年改为贾西村。大取古、甲马石、社弯、老长地村属于联新大队;由后大取古、老长地村属于联民大队。1988年大取古与长地分开为大取古村和长地村,都属关口乡管辖;现贾西村由原贾西村与大取古村于2004年合并而成,属盘江镇管辖。
2016年断江镇和盘江镇合并为盘关镇。1972年至2016年,修建了进组通寨公路,先后经历了土地承包到户(1983年)、精神文明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贾西村拥有历史文物古迹一处,始建于清朝时期的“立围子”,经历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持完好。
红色遗迹
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主力从贵州西进云南途中,先后有红九军团、红三军团等部队经过盘县(今盘州市)。虽然红军在盘县停留的时间不长,但这一行动在盘县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种子。
红军经过关口(现贾西村)时,与当地民团发生遭遇战,部队抢先占领关口并架设机枪,成功阻止了民团的进攻。战役结束后,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把在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收拢,并埋在关口坡脚和贾西小学旁;在贾西村马鞍山战役中,有一名垫后的红军因需要观察敌方的动向,阻挡敌方追击我军路线,在放哨过程中不幸中弹受伤,村民自发组织营救,将红军藏到马鞍山森林中,但因流血过多,红军战士壮烈牺牲,村民就近将战士遗体掩埋在马鞍山,免遭野兽的侵害。后于1986年统一迁至盘县烈士陵园。
产业振兴 铺就群众致富路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产业发展不均匀,以前的贾西村在老百姓口中是一个“山高路陡石头多,种一皮坡收一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贫困村。过去,村民仅靠薄土里种植的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
2015年,贾西村迎来了脱贫致富的转折点,开始大规模种植刺梨。刺梨成了村里致富的“黄金果”。种植刺梨之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也能挣钱。有赖于刺梨产业的发展,贾西村近1500名劳动力,超六成都选择了留在村中发展,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仅占38%,避免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贾西村的刺梨产业发展并不顺利,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开了花、结了果。贾西村组建了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种苗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组织,数年下来,合作社带动能力越来越强。
2016年,贾西村通过引进平台公司,负责资金支持、基地扩大、保底收购、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在平台公司推动下,合作社的规模由小到大,贾西村全村入股村级合作社,实行“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发展模式,让村民每年可获得400元/亩的保底分成,还能获得收益二次分红,实现“农民有股份、集体有收益、村社有产业”的目标。
目前,当地刺梨产业形成了集中“种、产、研、销”全链条发展的格局,产品还远销海外。2020年,贾西村刺梨产量3200吨,产值超1300万元。
目前,贾西村已不仅仅发展单种刺梨,而是在刺梨林下套种地参、折耳根等,还有蜜蜂、蜂糖李、五星枇杷、玛瑙红樱桃等产业,构建了“林上有蜂、林中有果、林下有药”的立体药园格局,村里产业布局越来越大,村民腰包也越来越鼓。
在发展的过程中,贾西村积极探索,建立了产销联动、机制推动、党群互动、能人带动的“定制药园”产业新模式,当地群众不断增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旅游振兴 尽享乡村慢生活
“九峰莲池”,略带几分禅意色彩的名字。遵循自然,依托地势,纳入山林、山谷、山水景观资源,以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为支点,营造出一万四千平方米谷境盛景。景点依山而建,山水一体,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其周围共有9座大小山峰,故名“九峰莲池”。
九峰莲池景区占地600多亩,位于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大取古,介于哒啦仙谷和卡河水库之间,紧邻国家级刺梨出口产品示范基地。四周的山上,满目青翠,绿意盎然,若隐若现地氤氲在晨雾里?!熬欧辶亍币郎桨?,水上八卦图四面有9座大小的山峰环绕,和自然村落完美融合,登高俯瞰,青山绿水相间,一幅瑰丽绝美的山水画卷呈现眼前,是盘州一个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面积数十亩的一湾秀水,环状种植了各色的菖蒲,尤以黄花菖蒲居多,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柔嫩的黄色。其中零星可见一些白色和紫色的鸢尾花,还有一些睡莲,像未睡醒一般,花瓣睡意朦胧边上的村寨里,绿树掩映之间,错落着一栋栋小洋楼和古风民宿酒店,好似一幅写意的风景画。
登高俯瞰,山水相间处,村庄散落其中。莲池迷宫九进九出,却只有一条渠道能到达中央观景亭,别致新奇。
贾西村现貌
1949年建国以前称为“假溪”。
1955年成立联乡大队。
1958年更名为联红大队。
1977年建设联红大队林场。
1979年初建立贾西小学。同年改为贾西村,村名沿用至今。
2004年经撤村并村,原大取古村与贾西村合并,合并为现在的贾西村。
2005年实施串户路硬化。
2012年贾西村大取古全寨与甲马石部分农户实施“美丽乡村·四在农家”房屋改造建设,获得上级资金投入100多万元,改造老旧房屋100余栋。
2013年8月由贾西村致富带头人聂德友组织成立原盘县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盘州市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6年全村实施“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施庭院硬化绿化、通组路硬化、公共绿化,新建公厕、活动广场,安装排污管道、新建化粪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2月贯穿全村的253县道建设改造完成,村内完成7公里的公路扩建及柏油路铺设。
2018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
2020年9月荣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0年12月荣获2018-2020年度全省文明村。
2021年3月贾西村大取古申报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1年6月荣获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来源:盘州发布
一审:王 勇 张映娟
二审:许 丹
三审:易 俊